中乌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大月氏遗存考古文物图片为首次发布

发布时间: 2018-06-12

    2018年6月11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应该是大月氏的遗存,考古成果丰富了对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认知。
   中乌联合考古队于6月5-8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尔梅兹大学举行工作会议,对考古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和研讨。中乌双方考古研究人员、政府官员、学者等数十人莅临会议研讨,并赴考古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据有关资料,大月氏是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居住在我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两千多年前,西汉为了联合远在中亚的大月氏共同阻击匈奴,派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从而开启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篇章。
    中国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汇报了西天山地区考古调查的收获和认知。他说:为寻找和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从2000年开始,西北大学考古学术团队在中国甘肃和新疆进行了持续18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初步确认了古代月氏在中国境内的原居地应该是以东天山为中心的区域,月氏人约从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00年期间生活在东天山地区。
    “但是,古代月氏考古文化的确认,必须找到西迁中亚的大月氏遗存,与(我国)东天山的文化遗存系统互证。”
西北大学梁云教授提供了拜松市拉巴特墓地36号墓的部分珍贵出土文物照片,包括随葬的金带饰、玻璃、玉石、玛瑙等饰品。这些图片是中乌联合考古队首次通过媒体对外发布。
    梁云教授说:拉巴特遗址位于西天山南麓山前地带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小型墓葬78座。出土文物包括金、铜、铁、陶、骨、石、玻璃、海贝等各种材质。
    梁教授说:“这支文化的时空范围、文化特征与文献记载的西迁中亚后的大月氏较为吻合,应该是我们寻找多年的大月氏的文化遗存。”
乌兹别克斯坦卡里莫夫总统纪念馆馆长西利诺夫说:正是因为月氏人的存在,才促成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极大地促进了两个区域之间的了解和交往,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说:丝绸之路是属于全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多种文明、多样文化、多个人类群体和平交往、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历史标志和象征。
    宋新潮说: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中国考古学界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学术机构合作,持续深入地联合开展考古工作。
   (来源:中国日报网)

Qq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