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路委员:加大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投资力度

发布时间: 2018-03-15

   “预防性保护现已成为国际博物馆界的共识,卢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国际知名博物馆都把预防性保护作为文物保护的最主要工作,通过监测控制环境,抑制病害发展,将文物的损害减到最少。”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文化科技保护部主任潘路说,“今年我的提案也是与此相关,希望调整检测控制架构比例,加大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投资力度”。
    潘路告诉记者,“近年来,预防性保护工作在我国同样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从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组织引导我国的文物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方向发展。自2012年起,引导各博物馆建设珍贵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体系,推广保存微环境质量调控技术,为珍贵文物和重要出土文物配置储藏柜和保护囊匣等。目前,200余家较为重要的博物馆进行了库房和柜架囊匣等保存条件改善,在最小干预文物本体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文物腐蚀损失速率”。
    但是,“现有的投入与4800多家博物馆收藏保管6400多万件馆藏文物、腐蚀损失率高达50%的严峻形势和繁重的保护任务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潘路说,“我国现有馆藏文物库房面积仅为国际通行惯例的52%,库房面积缺口大,大多数收藏单位无法按文物材质特性和等级要求实施分类、分级、分库保管,存在病害传播的潜在危险。柜架囊匣等保管设施严重短缺,许多文物只能堆积裸放。现有库房、展厅的环境控制设施、设备严重匮乏,70%以上的文物库房没有采取温、湿度控制,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建立,致使馆藏文物病害发生率偏高,加速了馆藏文物的腐蚀损失。大多数博物馆陈列展防震隔震的技术落后。近年来在部分馆开展的预防性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规模的改善尚需持续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完善”。
为此,潘路建议:
     1、中央财政加大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投入力度,扭转馆藏文物保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完善经费使用与管理制度,调整投入方向、监控结构比例,在预防性保护、保存措施改善、专业装备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有针对性系统提升不同级别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2、中央财政设立博物馆标准化库房提升专项,按照博物馆库房、保存环境等标准规范,开展标准化文物库房提升。针对文物收藏比较集中的博物馆库房,建设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估和环境调控系统,配备储藏柜及囊匣。在文物分散且保管能力差的地区,建设标准中心库房进行保管。针对地震多发地区博物馆,推广文物库房和展陈防震装置,满足文物防震需求。
    (来源:国家文物局)


Qq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