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 努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发布时间: 2016-09-06

    陕西是文物大省,历史悠久,遗存丰厚,尤以具有丰富性、完整性、至高性等特点的周秦汉唐文物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陕西全省文博工作者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这是总书记对陕西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资源的高度评价。
    当前,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陕西文物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及文化惠民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提升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重点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
    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基地是国务院推进关天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陕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的支撑点。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中心任务,站位全局,主动融入,创新发展,探索出“文化园区”“文化景区”“智慧博物馆”等三种模式,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的运行机制。
    以区域带动为主线,做大文化园区建设。为了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设西周文化园区、商於故道园区、三国两汉文化园区等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又有优美的自然景观的文化园区,整合人文、自然资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形成区域联动发展。同时,在文化园区建设中,我们创新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前提下,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公私合作等方式参与文化园区建设营运,努力把文化园区建成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
    以提档升级为重点,做强文物景区建设。围绕秦兵马俑、汉长安城遗址、汉阳陵、统万城遗址、乾陵等特色文化遗产,以文物保护为基础,以提档升级为手段,加大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打造重点景区的品牌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在秦兵马俑景区建设中,我们以“世界一流文化博物馆、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邀请国内外精英团队高起点、高标准的制定景区建设规划,深度挖掘景区和遗址的文化内涵,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创新智慧博物馆建设。近年来,我们加快博物馆建设步伐,建成渭南、安康等重点博物馆,不断加大陕西省考古博物馆建设进度,完善全省博物馆布局,为文物的交流展示的提供新平台。同时推出内容新颖、形式活泼、艺术感染力强的新展览,扩大受众面,增强文化影响力。积极创新,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平台,以全省馆藏文物数据库为依托,建成了中国首座集观赏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数字博物馆和“陕西数字博物馆口袋版”,让观众尽情遨游博物馆,让观众将博物馆带回家。
    积极创新发展思路,拓展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
    以产业递补的新途径助力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陕西省铜川市因煤设市,2009年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中,铜川市切实抓住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物保护,积极扶持和培育以文物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发展。通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依托耀州窑遗址、药王山、陈炉镇、玉华宫遗址、照金革命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的旅游产业初步形成,旅游经济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铜川市深度挖掘文化底蕴、内涵、价值,加快以耀州窑为特色的陶瓷产业发展,实现文化资源多次开发、多重产品、多种收益,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
    以“三个一点”的新途径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在镇安云盖寺镇进行试点,通过采取“三个一点”(个人拿一点、地方出一点、上级补一点)的方法,对古镇内集中成片的民居建筑进行保护。这种做法已经在陕西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及传统古村落保护中进行推广。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效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我们依托4个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和全国唯一的科技部国际文物的科技合作基地,先后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和全省文物科研项目,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同时、积极承担外省文物保护工作、与境内外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合作,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物联网在博物馆、文化遗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增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强化了文物单位的内部管理,为提升保护利用水平创造了坚实条件。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促进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规划先行,奠定合理利用基础。陕西省文物局组织编制了省级和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提升保护管理水平,规范利用行为。在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汉唐帝陵旅游线路规划,将陈列在关中大地的11座汉代帝陵和18座唐代帝陵串联起来,形成汉陵和唐陵两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在省政府领导的关注下,组织编制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遴选出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延安黄帝陵、关中汉唐帝陵等一批陕西省等代表中华文明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潜力的遗产点,推动陕西省重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遗工作,最终实现以世界遗产标准为要求的常态化管理模式。
    传承文化,延续传统文化脉络。为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陕西省创新思路,做出“建设31个文化旅游名镇,带动城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重点是加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保护修缮,传承历史记忆。为了加强古村落的保护,我们制定出台了《陕西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陕西省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办法》,从制度和规范上保证了历史资源保护的完整性。同时开展古城古镇古村落的历史价值研究,加强保护维修,保护了文化遗产,延续了历史文脉,丰富了城市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
    文化引领,文物惠及人民生活。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群众生活的提高。凤堰古梯田是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新发现,资源独特、环境优美。为了完整、原生态地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陕西省文物局积极倡导,并扶持地方政府建成了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以民风民俗为辅助,保护展示原生态生产生活方式和促进村镇科学发展的开放式博物馆,成为我国北方首座以移民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博物馆。自建成开放以来,游人如织,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同时,我们突出特色,加大陕南会馆建筑群、陕北窑洞建筑、铜川旱作梯田等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建设浓郁地方风光的特色文物旅游景区。通过多年的打造,目前经济效益已经显现,有力地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提高了群众收入。
    文物保护与利用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文物保护,科学、合理、持续做好利用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加快建设“三个陕西”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国家文物局)

Qq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