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将带来文化遗产新时代

发布时间: 2011-04-20



3月28~29日,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座谈会在江苏无锡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全程参加了讨论。他指出,物联网将带来文化遗产的新时代。

物联网,英文名称 “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以感知为核心,“通过传感装置(器),按约定协议,将物与网连接,实现信息管理的一种网络。”初听起来,物联网是一个新名词,其实近年来在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各领域都有应用,它是一门应用在先概念在后的信息技术。2009年,温家宝总理从培育新兴产业的高度,提出“感知中国”战略,他强调,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技术,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物联网技术得到了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近两年来,在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以及系统解决方案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从2009年起就进行了系列部署,在战略规划方面组织开展了基于泛在网络理念的文化遗产保护建设研究,在需求分析方面,先后启动了基于风险管理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研究和文物建筑健康评测研究,同时还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不知在上海世博会欣赏过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绰约丰姿的人们是否想过,为什么自面世以来从没有“走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大门半步的铜车马,能够在中国馆里“做客”几个月?这得益于物联网的“保驾护航”,是文物保护人员为它量身定做居住环境的同时,安上了“千里眼”,通过无线遥感,实现了千里之外的实时监控,并适时作出调整。

宋新潮在总结发言时充分肯定了座谈会取得的成果。他说,虽然与会者来自不同行业,知识背景不一,但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文化遗产有清晰的认识。他回顾了近几年文化遗产领域物联网的建设工作,从国家文化建设、文化遗产的风险危机、民众的欣赏需求、文化遗产管理能力建设等多方面分析了文化遗产事业对物联网的需求。他认为,不管是从国家的政策还是从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需求来说,物联网技术都是大有可为的,物联网将给文化遗产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他强调,文化遗产的技术需求除了技术需要以外,还有一个对文化遗产及所需技术的认识问题。文化遗产物联网建设的重点要放在集成创新上。要根据文化遗产本身的特点,优先开展标准化和法律体系的建设;在完善规划、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开展应用性体系建设,选择一些共性问题,先行试点和示范,然后予以推广,同时要结合文化遗产的整体需求和发展,继续推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要建立常态沟通机制,相互启发,吸引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关注文化遗产,通过和有具体需求的文化遗产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凝练出符合文化遗产领域特点的攻关项目,并纳入国家科技整体框架,以解决文化遗产领域物联网建设的瓶颈问题。

研讨期间,有18位来自文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的代表作了专题发言。座谈会还安排实地考察了无锡物联网博览园、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大家交流信息,共享经验,探讨物联网政产学研用的工作模式和文化遗产领域的物联网建设。

本次座谈会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承办,无锡文化遗产局协办。

Qq在线客服